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专论】创新需要实践来检验

2015-10-03 战略前沿技术


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年轻人热情投入其中是件好事。它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在经济迈入新常态阶段,政府为万众提供的新机遇、新平台。但是,热情中要有几分冷静。无论创业或者创新,都可能失败。当然,成功也有大成功和小成功之别,像谷歌、微软、阿里、华为等公司那样的大成功极少。对大多数创新者来说,一些比较小的创新较多,譬如设计一个新的APP、做某一种数据的分析等等。


我们走在创新的大道上,总是应该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且做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对付任何可能的后果。应该说明的是,本文主要讲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而不是基础研究的创新。比如,2013 年报道的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关于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 万的素数对的证明无疑是杰出的原始创新,但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


现代社会痴迷于创新,不仅仅中国,全世界都一样。2015 年7 月,在谷歌网站上搜索“创新”一词得到3.89 亿条记录,而“恐怖主义”只有9200 万,“经济增长”9100 万,“全球变暖”5800 万。大家似乎相信,创新为人类预期寿命远超100岁、为人机融合、为未来不花钱的太阳能打开了大门。


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忽视了那些大而基础的探索在大量研究以后发现有些已经失败;2)坚持某些不看好的实践。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发展很好地解释了上述所说的第1 种创新失败。快中子增殖反应堆,运行时一方面消耗裂变燃料(铀-235 或钚-239 等),同时又生产出裂变燃料(钚-239 等),而且产大于耗,真正消耗的是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不太能利用的且在天然铀中占99.2%以上的铀-238,它吸收中子后变成钚-239。也就是说,它产生比消耗还要多的核燃料。197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预言,到2000 年美国90%的电力将来自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并且期待法国、日本、苏联、英国和美国政府在20 世纪70 年代全都投入这种反应堆的开发。但是,实际上,英、法、日、美和德、意都因为花费很高且存在技术和环保问题而停止了该项研究,只有中国、印度、日本和俄罗斯还在运行实验性的反应器。经过60 年的努力,该项目已经花费了1000 亿美元,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商业利益。


还有一些有希望的基础创新也未能受到商业关注,譬如超音速客机,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能等。


第二类失败的创新源于从日常生活到理论概念我们都知道不可行,但仍然坚持在做的事情。来自芝加哥附近费米实验室的贾森·史蒂芬(Jason Steffen)是做太阳系外行星、暗物质、宇宙学等方面研究的,他提出了一种更快速的登机方法。经过他的测算,这种方法可以为航空公司每年节约数亿美元的开销。有数据表明,飞机在停机位每分钟的开销是30 美元,假设平均每个机场每天起飞1500 架次飞机,每架次可以节约6 分钟的话,那每年至少可以节约一亿美元。2008 年他写了一个计算机模拟程序来对不同的登机方法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的结论形成论文投到《空运管理杂志》上。


史蒂芬博士提出,有两大因素容易阻碍登机过程。第一个是前面的乘客需要安放好他们的行李后才能让开过道,让后面被迫等候的乘客通过;第二个是已经就坐在靠过道或者中间位置的乘客需要重新起身站到过道上,让同排靠窗的乘客就坐。史蒂芬的方法是将乘客按照座位类型分类(例如靠窗、中间、过道),同时确认前后的乘客都是按照座位的不同排次交替排队的(例如1、3、5 排或者2、4、6 排)。首先让飞机一侧靠窗的隔排乘客率先登机,接着再换另一侧靠窗的隔排乘客登机。接下去让两边被跳过的排序乘客先后就坐,这样靠窗的位子就坐满了。然后重复同样的方法来使得中间位子和靠过道的位子相继就坐。史蒂芬博士用一个模拟的波音757 机身和一些乘客做了个实验。这个模拟机身有一条过道和12 排座位。实验中72 名乘客(包括带小孩的家庭)登机,并安放他们的包裹和行李箱。


除了史蒂芬的方法外,实验团队还尝试了另外两种登机方法:严格按照后排先上、按区块顺序登机的分块登机法(这个方法目前被大部分的航空公司采用,它根据乘客在机舱中的位置进行分组)和随机登机法(这个方法在2015 年夏初被美国的航空公司采用)。标准的分区登机方法被证实是速度最慢的,坐满12 排几乎需要7 分钟的时间。而史蒂芬博士的方法只需要其一半左右的时间。遗憾的是,史蒂芬博士承认,还没有航空公司对他的方法表现出兴趣。


又譬如,国内生产总值(GDP)被许多国家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可是,很多对人民生活有害、对环境有害的事情也可以提高GDP。


所以,创新人人向往,但是否能成功还要靠实践来检验。


(来源:科技导报,作者:闵应骅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退休

研究员;IEEE,LifeFellow)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回复“博士”或“doctor”,查阅“博士”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志澄”或“zhicheng”,查阅黄志澄“志澄观察”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贺飞”或“hefei”,查阅贺飞“博雅论鉴”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李萍”或“liping”,查阅李萍“专利萍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纳米”或“nano”,查阅“纳米”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基金”或“fund”,查阅“基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机器人”或“robot“,查阅“机器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俄”或“Russia“,查阅“俄罗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加”或“plus“,查阅“互联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量子”或“Quantum“,查阅“量子信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数据”或“data”,查阅“大数据”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无人”或“UAV,查阅“无人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革命”或“revolution,查阅“新科技革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转化”或“transfer”,查阅“科技成果转化”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谷歌”或“google”,查阅“google创新”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工业4.0”或“industry”,查阅“工业4.0”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神盾”或“DARPA”,查阅“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颠覆”或“disruptive",查看“颠覆性技术”和“颠覆式创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3D”或“4D”,查阅“3D打印”与”4D打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硅谷”或“silicon”,查阅“硅谷”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石墨烯”或“graphene",查阅“石墨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制造”或“inte manu”,查阅“智能制造”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或“AI",查阅“人工智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军民”或“integration",查阅“军民融合”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激光”或“laser",查阅“激光武器”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库”或“tank",查阅“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